非制冷“纳米线”中短波红外光电二极管是什么
非制冷"纳米线"中短波红外光电二极管是什么?名词很长,理解起来好像有点困难,但其实这只是光电二极管中的一种,是针对红外线传感器应用离不开制冷等限制提出的。接下来,小编来与大家探讨一下该种元件。
制冷问题一直是红外线传感器研究人员比较关注的事项。室温不致冷的SWIR和MWIR探测器由垂直生长于磷化铟衬底上的InAs或InAsSb纳米线阵列构成,使纳米线与衬底的结合产生InAs-InP异质结,然后可以用氧化铝对这种结构进行钝化,从而减少了纳米线表面的非辐射复合。
计算结果表明,相对于平面非冷却型InAs光电二极管,非冷却型InAs(Sb)-InP纳米线异质结光电二极管的等离子体模式谐振峰D*可以达到3.5×1010cmHz1/2W-1,它几乎是平面光电二极管的10倍。
研究者们根据先前开发的标准工艺制作了纳米线光电探测器,使纳米线在适当波长范围内生长在优化光电探测的图案上,然后用Al2O3钝化。随后,纳米线尖端的钝化层被去除。用纳米线本身作为遮蔽物,将金沉积在纳米线的承载表面,再在金上形成一系列的纳米孔,形成等离子体光栅。该栅格非常重要:它通过等离子体共振增强了入射光与纳米线尖端的耦合。
以上便是该种光电二极管的相关介绍。